可以预见的是,中国中小零部件企业将在国内市场上,更频繁地与日本中小企业正面交锋。据记者观察,中国本土的中小零部件企业此次面对的外来对手实力强大。这是因为国外中小企业的概念和中国不同,他们长期专注一个细分领域,因此企业规模虽然不大,但同样掌握高端核心技术,从事精密制造,其中有些企业甚至是全球该领域尖端产业供应商;他们重视并投入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是社会创新的主要推动力。
反观中国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真正具备产品创新能力的并不多。目前多数企业主要凭借人力资源和成本优势从事一般产品生产,很难打入合资企业整车的配套企业,主要依靠出口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非常脆弱。
鉴于此,中国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即将遭遇一场硬仗,这些来自日本的中小零部件企业将冲击中国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产业生态链。因此,尽管业内人士高呼要积极承接日本汽车产业链的转移,但事实上,这只是意味着生产环节的转移,并不是意味着技术研发和创新体系的转移。
同时,如果过于乐观地估计产业链转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那么中国或许只能拥抱制造带来的能源消耗,而失去市场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