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高“天花板”,底气从何来
记者:我注意到您刚才提到这样一个词,“天花板”,您说水泵这个产品“天花板”很低,利润和发展空间有限,这与你的企业发展战略理念有关吧?
张利君:对,只有“天花板”越来越高,不断去努力的企业才能站稳、走好、跑快。
举个例子,价值10万元到100万元的商用车,都一样只装配一台水泵,再贵也不过三五百元钱的金额,转行做整车制动系统后,一部车的配置就有二三十个制动元件,总金额有1500元到2000多元。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企业自身把“天花板”提高了,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利润空间。
记者:选择合作商是一个艰难抉择的过程吧?
张利君:这个过程的确很痛苦。因为我们在售后市场方面发展很快,但是一部分经销商跟不上我们企业发展的需求。客户的理念决定了他们的眼光与急功近利的心态,跟不上我们的发展节奏。但另一个方面,和多数零部件企业一样,这些经销商在我们起步时,出过力帮过忙,常言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淘汰他们从感情上是难以接受的。但是我们必须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如果企业不优化客户和合作伙伴,肯定会影响到我们今后的发展,或早或晚而已。
2008年金融危机,数百上千的零部件企业陷入了迷局,大家都面临着大大小小的难题,从成本管控与品质保障、从产品结构的调整到市场渠道的建设、从做中国的售后市场到做中国的主机市场、从配套再到国际出口,所有的一切都在变。企业通过前期在产品、客户和市场的三大结构调整,“天花板”已经抬高了,所以不仅挺了过来,还获得了快速发展。
记者:在“十一五”末,国家就把先进装备制造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应该说有了品牌和市场的“科力”,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我想了解一下,科力公司“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您的底气从何而来?
张利君:就是刚刚提到的“扬帆工程”———用3到5年时间,进入国内自主品牌前二名;员工薪酬上,向“三友”、“开山股份”等上市企业看齐,在衢州再上一个台阶。“十二五”规划,具体来说归纳为四句话:
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公众公司、社会化公司;
成为一个真正为员工谋利和与客户双赢的公司;
成为一个行业前二名的专业化、产业化公司;
成为一个负责任、有品牌、能为当地的机电专业链发展做出贡献的公司。
我们的底气来自“科力”已经朝着品质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快速发展的脚步。目前,公司下辖制动系统、液压系统、动力部件三大制造事业部。
公司以“务实、创新、发展”为理念;秉承“做中国一流商用车控制系统元件品牌,为顾客员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为使命;以创建中国一流的商用车气制动元件、液压元件品牌生产商及国家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为愿景目标,为衢州地区机电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做贡献。










